亲情感悟社会感悟家庭教育生活感悟友情感悟
返回首页

境外游好不好的感悟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7-02-10 编辑: 人生感悟
境外游好不好的感悟

虽然境外游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时尚,但我自己却非常不喜欢这种旅游路线。

事实上,因为自己本性好静不好动,旅游不是我喜欢的生活内容。还因为自己喜欢追根寻底,一次旅游消耗许多时间和精力,多出许多事情,因此我不热衷旅游活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雾里看花

在国内旅游,事前我要查找资料,事后更要核对、整理资料,清理印象和思路,有时还要写一点文字。一趟旅游,前后要消耗15到20天时间。虽然夫人经常嘲弄我,说我不务正业,但我却乐此不疲,以为自己挺有收益,自我感觉良好。

境外旅游显然比国内旅游更加麻烦。一来,能得到的资料多是二手资料,可靠程度低。二来,阅读外文资料比较费力,如果是自己不懂的外文资料,实际也不可能阅读并理解。第三,自己的知识缺少有关境外旅游地点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基础,不可能鉴别内容真伪。

如果要做境外旅游的知识准备,多数情况下,不太可能找到旅游地点和资料的语言文字协调、而且是自己所掌握外文的一手资料,例如到芬兰旅游找到芬兰人编写的英文资料。芬兰人编写的芬兰文旅游资料,应该是可信度较高的资料,芬兰人编写的英文芬兰旅游资料,也算是比较可信的资料。但英文芬兰旅游资料也可能不是芬兰人编写的,其可信程度大有疑问。而阅读芬兰文旅游资料,恐怕只有极少的人才具备这种能力。境外旅游的一手资料并不容易获得,也不是谁都可以阅读理解。

和国内旅游资料一样,境外旅游的一手资料也是良莠不齐。为了博取眼球,招徕游客,中外旅游资料都是宣传品,其中经得起推敲的内容不多。国内旅游资料存在的不足,如内容没有加以严格考证、不够详实、夸张过度等,境外旅游资料同样存在。国内旅游资料还可以参考其它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鉴别,去伪存真。由于语言和知识的双重限制,几乎无法鉴别境外旅游资料内容的真伪。

因此,无论中文还是外文的境外旅游资料,无论一手还是二手资料,因为知识欠缺和语言限制,境外旅游知识准备很难做好、做到充分。而我一直认为,没有相应的知识,境外游完全是雾里看花。

难道不是吗?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没有一点儿有关知识,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旅游只能看看山水、房屋、街道等景物,看看热闹。

还能看出别的什么门道?

二、一叶障目

一种因缘使我到德国遛了一趟。

这一趟旅游颠覆了我原有的认识。

对于德国,我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我不懂德语,也没有做任何知识准备。

但是,在没有知识准备的国外旅游中,我发觉自己不是没有收获。没有知识,不和德国人交流,单凭眼睛,还能看出什么门道?还能得到一点儿收益?

虽然收益很少,虽然没有得到德国人的印证,但启发确实存在。

细想之后,也就释然。

没有相应知识的境外旅游确实是雾里看花,但雾里看花还是有“看”、有所得益,只是不够真切、不够细致。没有相应知识不意味着完全茫然,因为自己还有其它方面的知识、经验、常识和见识,因为自己可以将眼睛所见,通过思考转换为得益,只是效率比较低,收益很少而已。

知识准备不是旅游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旅游是一种经历。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的旅游,每个人的感受不会相同(yiQIg.CoM)。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经历。一个人没有知识也能生存、生活,只是在生与死两点之间,存在太多的人生轨迹,存在太多的选择。

一叶障目,我把知识的作用夸大了。

三、茅塞顿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为先还是行路为先?

先读书、后行路,是以实践检验知识;先行路、后读书,是归纳实践经验,把它提高到理论层面。当然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行路,一边行路一边读书。

但是,“行”重于“知”、“行”先于“知”。

知识是木材、家居、或者建筑,经历则是树木、森林。生命之树常青,理论、知识都是生命之树的注释和解说。

旅游可以是验证书本知识,也可以是体验、休闲,或者别的什么目的。带有考察、教学等性质的“专业旅游”,知识准备或必不可少;其它的旅游,无论境内境外,却不一定需要知识准备。旅游不一定为了长“知识”、长“见识”。

看看其它地方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不也可以获得新的感受或者启发吗?

因为旅游是一种经历,经历就是“见识”,“见识”可以孕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