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思想思维为人处世人生随笔
返回首页

清净心修行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3-03-29 编辑: 人生感悟
清净心修行

在佛家和道家的修行当中,我们经常提及的就是要有一颗“清净心”,到底“清净心”是怎样的呢?道家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佛家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佛家认为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道家的“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此二家都以“心”为主论,而佛家的心性论非常精细,《金刚经》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都不可得”。 大乘起信论谓心有四相:生、住、异、灭。修行就是想明心,但心不易明,佛家的明心论认为“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觉。”佛家的心性论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很多人阅尽三藏十二部,也了无所得,其实本来也就是“无所得”!但凡夫以“有所得“为依止,非要得到个东西心才安。故二祖慧可大师历尽艰辛,砍掉自己的左臂向达摩求法:“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人生感悟 www.yiqig.com)。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三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从二祖的经历可以看出,真正的修行是在明心后才开始的!也就是说,要明心见性后,修行才算得上刚刚入门!

而道家的方法是从日常生活入手,这在《道德经》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大如国家的治理,小如个人的修养,对于天地万物的感应,方方面面都与自身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没有丝毫的特异和玄奥之处,明白了如常的生活之道,才会明白什么是“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如此,也才算得上刚刚入门!

佛道二家都是明了此心后起修,不是在山里,也不是在远离人烟的地方,而恰恰是在红尘当中,“清净心”并不是远离尘劳的清净,远离尘劳是在躲避,“清净心”只有在尘劳当中才能体现出来,真正的“清净心”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任运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毫无隔阂,心无挂碍,心生境,境随心,心境无二。如果你还觉得与人相处很烦,工作环境不顺心,心情烦躁,想找一个清静的环境,这种心就是“杂乱心,烦恼心,痛苦心,颠倒心”,离“清净心”还差得远!

正所谓:“众人到处寻清净,清净本不在外求,明了本心应真常,真常应物真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