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思想思维为人处世人生随笔
返回首页

别钻进心理的死胡同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0-10-03 编辑: 人生感悟
别钻进心理的死胡同

人,生活在浩瀚纷繁的社会中,同时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理环境里。如果说,单个的个体无法外部世界,那么置身于群体中的每个人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欢乐“心园”。

明清终于跨进了梦寐以求的报社,成为一名副刊编辑。采访、编稿、画版,为了一个版面,他花了整整两个星期。“两个礼拜,我在以前可以写4、5篇长达五千字的文章了。”明清有些懊丧了。明清原在一家文学研究所工作,不坐班,上班完全归自己分配。就凭这种条件和所里的资料,这几年颇有建树。可是他觉得所里待遇低,采访不方便,便“投奔”报社来了,况且成为记者是他的夙愿。想不到当记者、编辑这么麻烦,明清有些心理准备不足。

没进报社,以为报社是“一枝花”,进了报社,并不觉得有什么。明清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任何一件事都有利有弊,不可能有利无弊,也不可能有弊无利。明智的人,是看清哪个利大,哪个弊小,从而“择其大舍其小”。当我们作出选择时,是要审度的。要趋利避弊。只要利大于弊,只要从长远看是如此,我们应当舍去暂时“优越”的恩惠,去追求潜在的有发展前途的“大利”。如果我们的心理早已有个“准绳”:有利有弊是真正的现实,利弊相当是幸事,那么不会因为失去而失落,不会因为得到而狂妄。这样面对生活,心理肯定是坦荡的。

此外,不必“回首往事”。碰到沧桑坎坷,免不了抚今追昔。可是,在这情景下,就容易萌生消极情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从政多年,已80高龄,他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中因“水门事件”而第一位被迫辞职的。在他过完80大寿后,遇到了一件使他悲痛欲绝的事,他的贤内助帕特去世。面对从政和个活中的不幸,尼克松感叹地说:“长寿的是,不可回首往事,只能向前看。你要找些让你为它生存下去的事,否则便是的终结。”看来,他是不赞成回忆的,怪不得他卸任后埋头笔耕,至今已写了8本书,7本在世界畅销,这样做也许让他好过些。在他看来,过多地回忆,会给自己心境带来挫,使情绪大为紧张。还必须毫不犹豫地同“忧愁”说声“拜拜”。在心理重创中,忧愁无疑是一个“刽子手”。要想驱赶这个“杀手”,可“以毒攻毒”。一位负债累累的美国商人,萎靡不振,形同槁木。当一位失去双脚、坐在一块装着轮子的木板上的残疾人,精神奕奕地向他致“早安”时,他羞愧难抑,回到家里,在每天都看得见的镜子写下这样的几句话:“我一直闷闷不乐,只因为没有鞋子穿;直到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个缺了腿的人!”当你的忧愁袭来时,你设想比你更糟糕的“境遇”,也许就在这时你的忧愁驱散了。这种心理的自卫“举措”,实际上采用了“激将法”,当你意识到世上有比你更难堪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豁然开朗起来。不要期待“生活的公平”。人的愿望都想“公平”,但生活倒常常是“不公平”的。某君年已40,但直到现在仍未评上中级职称。不是其人水平不够、研究能力不强,近年来,他已写出 4本专著,而是说不清的“缘由”,多次机遇不佳。不过,他又想过来了,“不公平”是绝对的。他说:我不能为此自寻烦恼,要给自己留一点心理的“宽容量”。这话说得极是。留一点“心理宽容量”,是给自己下“台阶”,找出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步步逼近,岂不把自己逼“急”了吗?

宽恕的道德意义无需赘言,它的心理也是无量的。国外有一位政治家,早年在一个大富人家干活,主人对这位政治家百般刁难。后来那个大富人家破了产,而这位政治家在政界崛起,真是风水轮流转。有一天,那个破落家族的小儿子可怜兮兮地找上门,希望替其谋取一份工作,这位政治家非常客气地对待他,而且不到一个星期,就在一家船务公司给他找到一份工作。政治家的儿子有些纳闷不解,而他则认为:宽恕人家,不仅施行道德,而且也使自己的心境远离因为报复撩起的负面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报复心理是一种莫大的精神负担,是给自己增加无休止的烦恼。怪不得康德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宽恕别人,使自己心平如镜,不为算计而绞尽脑汁,不为泄私愤而损伤自己的,不为结果如何而担惊受怕,这样的话,心里会坦荡宁静,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