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思想思维为人处世人生随笔
返回首页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4-11-07 编辑: 人生感悟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萧红的《呼兰河传》至今仍是我最爱的文学作品之一。野草般的文字突突突冒出来,就像从她身体里钻出来,蓬勃、充满生机且坚韧的。她看到的想到的就会浑然天成的出现在她笔头之下,自自然然。听到许鞍华拍摄关于萧红的传记时开始期待:民国女作家在当代香港新浪潮电影中唯一女导演镜头下会如何展开。

许鞍华是没有让我失望的,个人非常喜欢举得非常棒的电影。影院只安排了下午一场。来看的人也很少,全场只有八个人,包括一个年迈的老爷爷,想必是很喜欢萧红的。就这样一个人静静的窝在座位上三个小时。看的时候我就想,就这么一直放下去该多好。萧红的人生和文学三个小时哪够呢。看到网络上对黄金时代、对萧红的嘲笑,讽刺实在无语。看完三个小时的电影之后难道不会想去了解为何这个有如此才华的女性在她短暂的三十一年的生命里尽是悲苦和苍凉?难道不会想去看看她“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这般柔软的文字吗?为什么一定要摆出一副消费了一个民国女作家的自以为是的样子?这点真的很讨厌。

有看到导演在做新的尝试,让人物直面镜头讲述,朋友般的在告诉你,你瞧,是这样的。穿插很多和萧军萧红有关的人物来讲述,推进。很有纪录片的味道。显得客观也很难引起共情,这也是票房不高的一个原因之一吧。国民的观影水平还停留在直白浅显装逼的水平上。一开始还纳闷开片为什么还要让萧红自诉一下身世,生年卒月,觉得多余。看完评论后了然,导演也是挺照顾了。

原先了解萧红一生,在看的时候就稍稍免疫了。让我鼻酸的是开头和结尾,她的童年,也是影片为数不多的呈现萧红文学作品的地方。二十岁后的萧红的人生一直处于困苦中,辗转各地,情爱不顺,战乱威胁,生计窘迫,她的愿望就是有个地方能让她安心写作。影片中除了和萧军关系融洽以及和鲁迅在一起时能够看到萧红笑容之外,很少见到她笑。而童年时代来自祖父的那点温情和爱大概是让萧红一直走下去的力量吧。心中有爱的人永远有力量前行。我有一个非常非常疼我的外公,他会在被窝里给我讲故事,把我骑在脖子上带我去听戏,卖菜的钱都给我买好吃的。所以我是理解的,也是最容易打动我的地方。

影片中留了好多疑问,如怎么从被监禁了十个月的老家逃出来的,如和萧军的一段关系破裂的,如处理端木萧军三人关系的,都以萧红没做交代带过,给观众留下大大的问好。萧军一开始就因萧红的才华而爱上她。可惜,两个写作的人,都需要自我空间,难免不出现挤压。再者,萧军对于萧红文学天赋和文学成就的心理落差反而使他疏离萧红;加之他对萧红作品的不认同,无法使他赞同她的精神世界,两人又都是敏感之人加之萧军脾气爆烈和背叛,这是感情破裂的最根本原因吧。

有评论说她是“被嫌弃的萧红的一生”,她跟松子是不一样的。松子是没有自我的,需要从男性身上找到童年失去的父爱和活下去的动力。而萧红不是不同的,在那个年代里,生存能力极低的她必须依靠男人才能生存下去。地主家的小姐,什么都不会。而她倔强的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后来碰上萧军,有了爱情,体弱多病也需要人照顾,扶持。于是就和端木在一起。她骨子是坚韧的。她还有话说,她要写作。她飞不出乱世和痛苦,就把自己放在文字中,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