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生励志文章励志名言励志故事职场指南投资理财求职指南管理艺术其它
返回首页

节约是一种修养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0-05-26 编辑: 人生感悟
节约是一种修养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要“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使每一位公民养成节约意识,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节约意识、节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取决于人的素质,是一种修养的表现。节约形于外而成于内,需要练“内功”,需要从思想道德修养上着手抓养成。

  节约与否不仅是个生活习惯、生活小节问题,更是个思想道德境界的问题。我们拥有的一切物质,无一不是劳动的结晶,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都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我们有效地、合理地、节俭地使用和消费物质,从本质上说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是一种社会公德。事实上,思想道德境界越高,越崇尚节俭;思想道德境界越低,越追求奢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餐桌上不随意倒掉饭菜,洗漱后随手关掉水龙头,人走关灯、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出差、开会、办公事尽量少花钱,大都是有一定觉悟、一定涵养的同志的所为。更何况,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就更应该人民的劳动成果,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像陈毅同志所讲的那样,“来自人民莫作恶”。

  有的同志也许认为,物质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自然而然地都知道节俭;物质丰裕了,生活富足了,自然要排场一些、阔气一些,花钱用度宽松一些,抠来抠去则显得“小家子气”。似乎有没有节约意识、节约习惯主要取决于物质条件;似乎钱包鼓了、生活好了必然会带来“财大气粗”。不可否认,如今的确有些人花钱大手大脚,生活铺张浪费,甚至一味地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争豪斗富的丑闻也时而有之。然而,这些不良现象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物质条件优越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恰恰是缺乏学习、缺乏、缺乏修养所造成的,是道德水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下滑的表现。笔者曾作过调查,官兵的富裕程度对节约意识的形成影响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文化程度、教养和观、观、苦乐观的差异。尽管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客观上可能会给厉行节约带来冲击,但物质无罪,只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与修养,不使艰苦的思想“滑坡”,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不忘本,就能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节约意识、节约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它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个政德和形象的问题。孔子曾说:“政在节财”,认为节约财用是为政之道、为政之德、为政之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党中央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节俭,尤其要最大限度地节约公务费用,这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艰苦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传家宝,是深得人民信任和拥护的重要因素,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我们的俸禄,我们所使用所消费的一切,都是人民供养的,凡事厉行节约,能少花的钱少花,能不花的钱不花,一分一厘、一点一滴都仔细掂量,做到科学支配、用有所值,这实质上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具体表现。我们应该常怀爱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使厉行节约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成为我们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

  节约意识、节约习惯既是修养的结果,又是修养的过程。凡事精打细算,注意节约,有益于清心寡欲,有益于自我约束,有益于保持,使思想道德不断升华。人人如此,则建设节约型社会必然会大见成效。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要“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使每一位公民养成节约意识,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节约意识、节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取决于人的素质,是一种修养的表现。节约形于外而成于内,需要练“内功”,需要从思想道德修养上着手抓养成。

  节约与否不仅是个生活习惯、生活小节问题,更是个思想道德境界的问题。我们拥有的一切物质,无一不是劳动的结晶,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都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我们有效地、合理地、节俭地使用和消费物质,从本质上说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是一种社会公德。事实上,思想道德境界越高,越崇尚节俭;思想道德境界越低,越追求奢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餐桌上不随意倒掉饭菜,洗漱后随手关掉水龙头,人走关灯、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出差、开会、办公事尽量少花钱,大都是有一定觉悟、一定涵养的同志的所为。更何况,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就更应该人民的劳动成果,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像陈毅同志所讲的那样,“来自人民莫作恶”。

  有的同志也许认为,物质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自然而然地都知道节俭;物质丰裕了,生活富足了,自然要排场一些、阔气一些,花钱用度宽松一些,抠来抠去则显得“小家子气”。似乎有没有节约意识、节约习惯主要取决于物质条件;似乎钱包鼓了、生活好了必然会带来“财大气粗”。不可否认,如今的确有些人花钱大手大脚,生活铺张浪费,甚至一味地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争豪斗富的丑闻也时而有之。然而,这些不良现象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物质条件优越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恰恰是缺乏学习、缺乏、缺乏修养所造成的,是道德水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下滑的表现。笔者曾作过调查,官兵的富裕程度对节约意识的形成影响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文化程度、教养和观、观、苦乐观的差异。尽管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客观上可能会给厉行节约带来冲击,但物质无罪,只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与修养,不使艰苦的思想“滑坡”,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不忘本,就能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