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言人生格言名人名言英文名言哲理名言座右铭
返回首页

魏书生名言精选(2)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3-04-18 编辑: 人生感悟
魏书生名言精选(2)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比作一条小溪,它能在时代的沃土上流淌,不少人可以在那里汲取营养。

河水,溪水,都不能一下子饮尽,想一下子饮尽河水的人,反倒会被河水所害。

学习是否也这样:谁想一下子穷尽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著作的妙处,超越了本人的接受限度,最终反而有害。

饮水,不能河里有多少,就饮多少;不能看人家饮多少,我也饮多少。

教书与学习,亦然。

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区。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差;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械作中心还没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来;谁开采得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

人的潜力无穷无尽,做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国家应成立人脑开发工程局。与教育不同之处,它的工作重点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去提示人的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然后指导社会成员按照规律去开发自己的大有作为资源,指导各机关有效地开发干部们的职业智力,指导各工厂、企业用最佳办法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指导教育部门抛弃那些折磨学生而又无益于智力的教育手段。

使人感到轻松,有的用延长休息法,有的用劳动法,两者适当结合,人才会感到轻松。

使人感到甜,有的用加糖法,有的用吃苦法。单用加糖法不行,甜过了份,常在甜中,就不以甜为甜了。总吃苦也不行,必要的时侯也应该适当加一点糖。

自新的心理能使人不断进取,以至创造奇迹。自卑的心理则使人步步后退,以至不可救药。

属于正常生活范畴内的事务、家务,模范也该做。即使确实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做的,在总体职责上,也是一种失职,不该宣扬,更不该提倡。

现代的典型,应该是高效率的典型,应该是与常人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共同经历现实中的生活,结果又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场上的时侯,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往常的几倍;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的劳动量也是往常的几倍。如果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工作、锻炼乃至娱乐效率,那么谁都会做出双倍甚至几倍于平常人的贡献。

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有效率感的人和一个没效率感的人,在事业上的差距是极大的,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

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目的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

犹豫是时间的窃贼。如果认真计算一下,许多人的一生中,会有五六年的时间是被犹豫偷去的。

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廷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廷 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我们常常有犹豫的时间,有愁闷的时间,有气愤的时间,有牢骚的时间,而没有工作的时间,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时间,没有总结工作或订计划的时间。

如果让人去买生气,买牢骚发,买忧愁,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虑、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浪费时间是最容易的,浪费时间也是最痛苦的。犹豫、拖拉、明日复明日,暂时似乎产生一丝可怜的轻松感,但过后的心理负疚却是沉重的。

在一个人六七十年的生命史上,无效劳动占有较大的比重。即使最深谋远虑、豪放豁达的人,当他晚年回首平生的时侯,也不免对一部分劳动的无效、多余而遗憾。区别在于有的累计无效劳动时间只有一两年,有的则有五六年,甚至二三十年。

科学家与庸人在大自然那里领得的时间是相等的,不等的是科学家尽可能压缩无效时间。

浪费时间是最容易的,稍松一口气,时间的水就会哗哗地白流许多吨。

你要不虚度此生吗?那就得从抓今天、抓即刻开始。

生活中常出现许多生动、有趣、吸引人但又没用的事。像一个不紧不慢的走路人,见到路旁的商店、小摊、卖艺的,甚至于交通堵塞,都禁不住走过去看看,这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本来可以避开,却不但不避,反而凑上前去观看,东看看,西瞧瞧,天就黑了。还有一些时间,也都是这样在于人于已皆无益处之中流过去的,可不可以称这些时间为无效时间?

时间在忧郁中溜走,时间在拖拉中溜走,时间在自我原谅中溜走,时间在不知应做什么中溜走。

用果断抓住它,用雷厉风行抓住它,用自我折磨抓住它,用严格的计划抓住它。

抓住它,制服它,它就向你进贡,给你知识,给你物质,给你财富。

放过它,屈服它,它就向你进攻,给你愚味,给你贫困,给你痛苦,给你失望。

人如果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干实事,那么谁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人最愉快的时侯,是劳动的时侯,工作的时侯,而不是悠哉悠哉,空耗时间的时侯。

如果有人问,用犹豫、忧愁、气愤、牢骚的时间干点实事不好吗?恐怕不会有人说不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难以做到这么清醒,这样理智。正因为如此,人才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层次,加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伟人们忙着干实事,可怜虫们忙着骂别人。

人不停地做实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面对一些冷话、闲话、怪话、瞎话,也能见怪不怪。实事做多了,其怪自败。采用这种办法,常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自己在实实在在做事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精神境界。

人如果都能把空想的时间,自卑、惆怅的时间,忧愁烦闷的时间,胡思乱想的时间,都用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就能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信心百倍的人,开朗乐观的人,目光远大的人。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就会感到学习生活在高地广,到处都是学问,都是欢乐。

人不管被生活的浪涛冲到了什么位置,都不能看作这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作向更远大的目标奋进的起点,总觉得只要奋斗,就有广阔的前途,总有一种今天要比昨天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的信心。

人给自己订计划之前,大多是雄心勃勃或信心百倍的,及到执行时,情绪便千奇百怪了。

有一类人边执行边自我原谅,一步步地后退,一直退到不可能完成的地步时,信心的堤坝也就崩溃了。情绪沮丧,自责,心中的执政者由上帝让位给魔鬼。于是甚至埋怨起当初为什么订这计划,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由上帝的自责,转变为魔鬼对上帝的讨伐、谴责、咒骂,于是彻底走了下坡路。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好,决不是说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总在这个高度上呆着的,而是稍稍松轻,就会从刚攀上的高度上滑下来。

就每一天而言,就实际走路而言,就应该力求攀登一步,巩固一步,而不要进一步,退半步,甚至进一步,退一步。

人对自己应该常这样提问题:每天能不能再多干一件事?每小时能不能再抓紧点?每个事能不能干得再好一点?能不能创造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人都有喜欢变化、喜欢新奇的心理。人生活于变化之中、新奇之中,才更爱生活,更爱工作。

我们常常想,这件工作呆一会再干吧!这篇文章明天再写吧!这件好事能拖几天就拖几天吧!

但我们却很少想,这个气待一会再生吧!这点牢骚明天再发吧!这点忧虑能拖几天就拖几天再忧虑吧!

多吃苦,干实事,尊重人,工作起来就有乐趣。

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前者的态度对待工作的,工作能创造奇迹;两者兼而有之的,工作有成绩;仅以后者为工作终极目的的,不仅工作少乐趣,不仅会陷在钱眼里难自拔,工作也难出成绩。


3、育人和教书篇


教育是一种可以 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它劳动数倍的幸福。

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

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父母哪有不爱子女的呢?但由于有的爱得不得法,变成溺爱子女,纵容子女,使之走上了邪路。父母因此也由爱而生怨,甚至于个别父母还生出恨来。

父子、母女之间沿且如此,何况师生之间呢?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学校像地,学生像种子,像苗;校领导、教师像农民,像园丁。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人忙,总觉得日月短。人忙,闲事、闲思、闲话才少。

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忙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忙的乐趣,诱使学生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上产生这种需要的兴奋中心,然后不断加以强化。这是变懒惰的人为勤奋的人,变无用的人为有用的人,变寄生的人为劳动的人的有效办法。

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学生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

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题海战术使得90%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使学习尖子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智力。

知识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就像对于大部分并非专家的人认识物质一样。人们只应该也只能够认识天地河山、花木粮棉、钢铁机械、枪刀炮舰,而没有必要去研究麦粒的内部分子结构,原子的排列公式。虽然这也是科学的一项,麦粒又切切实实在由这些无穷的分子、原子、电子组成。

现在的题海不就是离开了知识的一般常态,去钻那些根本钻不完的变态吗?什么某字的 7 种用法,10 种用法,请那治学严谨的出题者去认真地翻一翻四库全书,翻一翻浩如烟海的故纸,怕是出到一百种用法还仍然有题可出呢!当然这是知识,是国粹,也是事实。但不是也该想一想,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不是有用!

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代一些教育家已总结出了教育学一些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总它年轻,是因为它是体系欠严密的一门才独立生长三百来岁的科学。

中国的个别老古董,却还在卖力地教吹复古,文言文要深的难的,越不懂越是好家伙。而对一些有用的新知识却唯恐引进。大概是怕引进去了,他便无法卖弄自己识古董的权威,和学生一样,也成了新知识的学生,岂不大失学者之体面?

这样,他们就宁肯做卖弄自己引起别人注意的绊脚石,也不愿做理在地里的铺路石了。